希望阅读本文后的你,可以更好的理解OS中的信号量和管程。如果你有任何疑惑,欢迎指出,因为很有可能是我的理解错误或者笔误。
@[toc]
0. 相关概念回顾
在OS引入多线程后,程序的多任务并发功能得到了良好的支持,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,那就是多线程并发会导致一些共享的资源产生竞争问题(例如对共享数据区的数据进行操作),而在计算机中,操作这种共享资源的代码块被称为临界区
。为了解决这种竞争冲突,我们必须理解两个概念:同步
和互斥
。
互斥: 所谓互斥,就是说,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对象访问某个资源,绝不允许多个对象同时操作。即任何时候只能有一个进程执行
临界区
代码。同步:所谓同步,指的是事件执行之间的依赖关系,譬如,事件B只有在事件A执行完毕后才能执行。在OS多线程中,同步的引入是为了协调对共享数据的并发访问。
而为了确保同步的正确执行,基本来说有两种方式:
- 通过底层硬件支持来完成(CPU指令中有Test-and-Set指令,即原子操作,所谓原子操作就是说,一个操作要么执行完成,要么就不执行,决不可能执行到一半就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。)
- 高层次的软件编程抽象。(编程难度较大)
大致如下图所示:
1. 信号量(semaphore)
信号量,是OS来协调共享资源访问的一种重要的依赖信息,它能确保线程之间的同步。简单的理解,信号量就是描述系统资源数量的一个变量。
举个生活中的例子,在一个铁轨的分叉点前,有个信号灯,它可以来指示到来的火车是停在路口等还是可以进入路口,如下图:
首先,这个并行的铁轨上没火车,信号量为2,说明还有2个火车可以进入,
然后,有一辆火车来了到了入口,工作人员(类比我们的OS)发现信号量是2(>0),于是让这个火车进入,并把信号量减1,此时信号量为1.
然后,又一辆火车来了到了入口,工作人员发现信号量是1(>0),于是让这个火车进入,并把信号量减1,此时信号量为0.
这时,只要在并行轨道的火车还没出去,只要有火车来了,就必须在路口等着(因为此时信号量==0),直到有一辆在并行轨道的火车出去(火车出去时,工作人员会把信号量进行加1操作)
ok,上面说到的信号量减1操作,就是OS中对信号量的P()操作
(P是荷兰语Prolaag的缩写,表示尝试减少的意思);而信号量加1操作,就是OS中对信号量的V()操作
(V是荷兰语Verhoog的缩写,表示尝试增加的意思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假设信号量是一个整形变量,记为sem
p()操作:
sem-=1
if(sem<=0)
{
将当前线程加入到等待队列中;
}
v()操作:
sem+=1
if(sem<=0) // 这里是<=0,表明有其他线程在等待
{
从等待队列中唤醒一个等待线程;
}
:exclamation: :exclamation: :exclamation::
- p()操作可能会阻塞,而V()操作不会阻塞
- 信号量是由OS管理的,PV操作都是原子操作,不会被打断